藉一杯茶,祝福分享,藉一杯茶,聽風觀雨,
藉自然涵養生命朝氣之相,藉自然學習生機凜然之貌。
回歸生命之源,以水涵養照顧天地。
無爭中之爭,只為清淨本源,
不安排中的安排,是尊重生命韻律的敬拜。
這是一杯無所畏懼的茶,接受自然的安排,以慈心回歸大地。
這是一杯安靜的茶,不喧嘩,不爭論,不執著,
只用最適與關愛照顧四時,分享祝福。
這是一杯理想的茶,用純粹心念,為生命加油打氣!
低聲的輕語,在一期一會間,溫潤相知。
一杯茶流瀉自然音聲,一杯茶徜徉春風夏日,
茶如知己,心念相繫,水如母心,撫慰生命,
淨一畝清源,品一味好茶。
清淨本源 淨源茶
淨源十年,是眾人群策群力的信念延續

坪林茶區接近大台北集水源—翡翠水庫,地形特殊,東北季風撞擊山脈後的「北降現象」,營造豐富的生態樣貌,將近600種植物、100多種鳥類、21種蛙類,以及25種魚類,因此博得「大自然博物館」的美譽。
當地約有八成的住民種茶維生,長期來以慣行農法耕作,多自產自銷為主。然而,施灑農藥、化肥及除草劑的現代慣行農法,對於翡翠水庫水質與環境生態卻是一種看不見的威脅。
當地約有八成的住民種茶維生,長期來以慣行農法耕作,多自產自銷為主。然而,施灑農藥、化肥及除草劑的現代慣行農法,對於翡翠水庫水質與環境生態卻是一種看不見的威脅。

2007年,慈心已推廣有機10餘年,在建立有機驗證制度後,慈心基金會開始思考有機農業要如何擴大推廣,因緣際會下,來到位於翡翠水庫上游的坪林茶區,觸動了基金會可以在水源保護區率先推動有機的想法,期望找出一條農業的可行之路,以保護我們的山林、國土永續發展。

在歷經無數的農友造訪與說明溝通、陪伴與協助下,雖然初期茶產業領域陌生,所面對的挑戰極多,但正如基金會創辦人日常老法師說:「事情不在於難不難,在於該不該做,對的事情就應該堅持。」回首來時路,憑藉這股信念,在眾人群策群力下,逐步走向淨源十年。
2018 淨源10年,善漣漪從未間歇。坪林已成立兩個有機茶產銷班,近30位農友取得有機驗證,23位取得綠色保育標章。
2018 淨源10年,善漣漪從未間歇。坪林已成立兩個有機茶產銷班,近30位農友取得有機驗證,23位取得綠色保育標章。

在原本寧靜的茶園裡,蘊含生機無限,各種蟲鳥蛙獸相約一一進駐茶園,連對環境潔淨度極敏感、逐漸在台灣消失的特有種翡翠樹蛙,都搬進原本用來稀釋農藥的水桶繁衍後代。
這是一杯祝福的茶,溫潤有情,純粹深遠,
敬愛生命之源,祝福萬物有緣,
淨源茶,以茶香為生命加油打氣!
這是一杯祝福的茶,溫潤有情,純粹深遠,
敬愛生命之源,祝福萬物有緣,
淨源茶,以茶香為生命加油打氣!


溫潤相知

淨源是一個申論題,無限延伸的是對生命透徹後的選擇及善漣漪的擴展。淨源十年,步履間,是農友攜手的共念守護,是農友並肩的同心打氣!
淨源茶現在契作的茶農共13位,每位夥伴加入淨源計畫的理由都不同,有人因對家鄉的一份心,不顧太太反對退休返家務農;
有人家人曾遭受農藥之害,義無反顧投入有機事業;
有人經慈心輔導人員勸說,多次溝通下拿出部分茶園嘗試;
有人因女兒、太太的鼓勵,勇於放棄使用十年的農藥。
無論何種理由而加入淨源計畫的農友夥伴,所面臨的田間挑戰皆相同,除不盡的雜草、為了水土保持茶樹健康—在充滿石頭的土地開溝施肥、初期難以克服的病蟲害問題 (例:茶樹嫩葉被椿象吃得只剩枝條等)。
淨源茶現在契作的茶農共13位,每位夥伴加入淨源計畫的理由都不同,有人因對家鄉的一份心,不顧太太反對退休返家務農;
有人家人曾遭受農藥之害,義無反顧投入有機事業;
有人經慈心輔導人員勸說,多次溝通下拿出部分茶園嘗試;
有人因女兒、太太的鼓勵,勇於放棄使用十年的農藥。
無論何種理由而加入淨源計畫的農友夥伴,所面臨的田間挑戰皆相同,除不盡的雜草、為了水土保持茶樹健康—在充滿石頭的土地開溝施肥、初期難以克服的病蟲害問題 (例:茶樹嫩葉被椿象吃得只剩枝條等)。